镀前处理的概念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
2020-03-05 17:08
来源:
镀前处理的概念:
电镀、氧化、磷化等主要工序以前的一切加工处理和准备工作总称为镀前处理(或预处理)。镀前处理大致包括以下基本内容:除油、除锈、除氧化皮、浸蚀、酸洗、活化、磨光、抛光、滚光、喷砂、局部绝缘、清洗、预热以及加辅助电极和装挂等。
镀前处理的意义:
工件在加工后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毛刺,表面可能沾染油污,有的表面甚至已经严重锈蚀。这样就使工件表面呈现介电、疏松、钝态、电阻大等不良状况。如果不将这些东西清除干净,则会给整个电镀过程带来很大的障碍。它们会阻碍电流的通过,给电解液中金属离子的放电带来很大的阻力。
同时,这些缺陷会降低镀层金属与基体金属间的结合力,甚至使工件局部或整个表面不能获得镀层,即使勉强获得镀层,也容易产生疏松、发花、起泡、蜕皮、不连续等疵病。而在装饰性镀层施镀前,必须使基体具有一定的光洁度,以期电镀后具有美丽的外观。另外,工件上的油污、氧化物等杂质会污染电解液,增加电解液中的有害杂质,以致引起电解液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报废,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因此,镀层质量好坏与否,槽液是否容易维护,镀前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电镀生产中所发生的质量事故,大多数并不是由于电镀工艺本身所造成。多半是由于金属制品的镀前处理不当所致。将别是镀层的平整程度、结合力、抗腐蚀能力等性能的好坏,与镀前处理的质量优劣更是密切相关。金属制品在电镀以前的表面状态及其清洁程度是能否取得优质镀层的重要环节。在粗糙的金属表面,很难获得平滑光亮的镀层,而且镀层孔隙也多,使防蚀性能减低。金属表面如果存有某种油垢物,也不能获得正常的镀层。